常熟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化品牌的“双提升”。在政府加大推进力度的同时,本市同时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良好氛围。
一大批企业和企业家、民间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参与文化活动,为文化服务提供了物质保障,有效推动了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据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社会力量参与全市文化建设,已成为全市文化发展繁荣的有力支持。
投身文化活动
近年来,本市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尤其是在整合节庆资源,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这一重大节庆活动中,一批热心于文化活动的企业家积极投身其中,为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江南文化节包括古琴艺术节举办期间,一批金融、保险企业以及景区、外地商会等,通过冠名赞助、出资协办等多种形式,积极为活动提供保障,每届提供了50至80万元的资金支持。
多年来,本地企业还踊跃参与“喜迎十八大、颂歌献给党”常熟市群众歌咏大赛、常熟市首届网络歌手大赛、“守护精神家园”——常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赛、首届常熟市苏式红木精品展以及尚湖国际文化节等活动。
参与惠民工程
每年一度的春节石梅广场民俗庙会为群众提供了节日里的活动好去处,常年开展的“三下乡”集中行动又为群众送上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和各种便民服务。农民工大舞台主要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市文化部门与有关支持企业密切协作、联合运作,为在常务工人员提供了放松心情、享受文化服务的机会。
新春民俗庙会、“三下乡”集中行动、农民工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得到了本市有关银行、保险、通讯等企业的大力支持,他们为这些惠民活动提供了每年50至60万元的资金保障,确保了文化惠民活动的正常开展。
不仅如此,每年走进全市各村、深受村民喜爱的“文化惠民村村演”大型公益文艺巡演活动也得到了热心企业家的大力支持,这一活动由本地企业冠名已成惯例。据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活动既实现了文化服务进村进社区的目标,又减轻了政府负担,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体现社会责任感。
兴办文化实体
常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不断加快,在建设过程中,本市积极鼓励有实力的村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文化专项建设,同时注重激发社会力量兴办文化设施的热情。
企业家对文化设施投入的支持在文博场馆建设上尤为突出,一批企业通过联办、合资等方式支持文化场馆建设。近年来,以苏作红木家具博物馆、星海无线电博物馆、新峰美术馆、苏作红木家具产业馆等为代表,由民资、合资等形式建设的文博场馆,不仅在特定领域文化保存、传承和推广中具有积极意义,也是丰富文化设施和服务的有效途径。
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文博场馆已成为常熟“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有益补充,丰富提升了全市文博场馆设施。同时,这些文博场馆通过免费开放等形式,为城乡群众提供了了解相关产业、熟悉地域文化的有效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