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火计划”、科技镇长团、国际精英周、领军型人才……近年来,常熟人才队伍建设喜事连连。
对人才的重视,换来了人才比例的大幅增长。记者从市人才办了解到,1996年,全市人才(大专以上学历)总量不到1.5万人,截至2012年底,全市人才总量已突破19万人,增长12倍多。而每万名人口中拥有人才(大专以上学历)数量则从1996年的143.1提升到了2012的1788.4。
近年来,常熟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人才数量的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初步建立统分结合、协调有效的人才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常熟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让人才资源随着产业结构同步发展,推动人才整体素质提高,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近年来全市各地形成重视人才、关心人才、培养人才的合力,常熟高层次人才(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数量实现突破性增长。1996年,高层次人才数量还只有678人,至去底,这支队伍已达1.26万人,年增长率连续5年超过18%。
高层次人才数的显着增长与全市人才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人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密不可分。近年来,常熟制定出台了《关于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常熟市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暂行办法》《常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为吸引海内外领军型高层次人才来常创业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
目前,在常熟高层次人才队伍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有11人,其中自主培养5人,省科技创新团队有1个,同时还有24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4人入选“姑苏人才计划”,133人入选市“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15人成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成为第四期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在推动人才强市战略过程中,常熟不断创新实践,在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开展了率先探索,包括科技镇长团、国家教育部“蓝火计划”试点等。
近年来,科技镇长团以乡镇中小型民营企业为立足点,构建起“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的三螺旋结构。常熟科技镇长团的工作实践和有益探索,代表着经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工作思路,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基层实体经济中的重大突破,引起了各界的普遍关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人才工作的创新实践还带来了载体建设的重大进展。2010年10月21日,常熟大学科技园获得国家级认定,并于同年11月26日揭牌,成为全国县级市中首家国家大学科技园。
以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常熟科创园为主体的创业孵化器平台,集聚了全市90%以上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目前,全市已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4家、院士工作站6家、研究生工作站5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5家以及高新技术企业144家。常熟还与全国30所高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政产学研正不断结出丰硕成果。
短评
30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常熟人才强市建设成果喜人。不管是人才总量还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全市人才队伍都得到了壮大,为率先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坚强保证。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得益于全市越来越浓厚的尊重人才、崇尚创业创新氛围。这一支队伍的茁壮成长,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常熟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