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今年四季度,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加赶生产订单,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超过18亿元。与2003年相比,该公司销售额已然翻了三倍多,但车间一线操作工人数量仍与当时持平,保持在700人左右。虽然生产订单大幅增加,但常熟开关人工成本却在显着降低,公司多年来“机器换人”的发展成效可见一斑。
10月底的一天,走进常熟开关的零部件加工车间,转轴焊接“机器人”、全自动焊接工作站、软连接导线焊接切工作站等自动化设备随处可见,有的复合工作平台甚至能一次性完成包括铆接、焊接、剪切等多道工序。在这些自动化设备的背后,是企业长期以来不懈努力和探索的故事,自动化设计制造团队从最初的1人发展至如今近30人,常熟开关用坚定不移的创新精神打造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自主研发自动设备,初时目标就是一台机器可以替代至少2人以上的工作效率,现在的话一个人就能负责2到3台自动化设备,各方面综合算下来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公司副总经理朱国民介绍说,不仅是生产产品的速度加快了,更主要是产品精细度、质量也跟着显着提高,建立了良好的业内口碑。
在公司的总装车间内,一台万能式断路器产品正在接受自动化设备的检测。“像这台开关产品,检测内容就包括了耐压、大电流、电压、长延时等十多项,以前靠人工检测的话,任务量是相当庞大繁琐的。”公司动力设备技改科副科长殷维举例说,光弄好开关产品的接线、装夹操作就要耗费很长时间,四五个人每天只能检测30多台,但现在一台检测设备每天就能检测60台开关产品,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了。
从表面上来看,常熟开关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机器换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朱国民看来,“机器换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买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线,目标就达到了,还需要打通信息化建设、精益化管理和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三个关键节点。“只有‘软硬兼施’,才能真正让‘机器换人’效益得到最大化发挥。”朱国民说,“机器换人”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并发挥巨大作用,离不开之前公司信息化建设打下的扎实基础。
目前,常熟开关从订单接收到生产过程到发货结算再到售后服务,整个过程全部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操作及动态监管,响应速度之快在全国同行业当中实属少见,已经成为了其在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朱国民表示,未来五年公司将逐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全面发展,并探索建设数字化工厂,进一步完善生产模式。逐步缩小与国外同行企业的差距,扩大对国内同行企业的优势,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