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加快转型升级,市工商联联合本报从今起推出“‘四信’之光耀民企”系列报道,宣传本市民营企业在诚信树企、文化育企、创新强企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进一步提升非公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对社会的信誉。
文/本报记者 周未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钢丝绳卷筒专业配套生产厂,常熟中德重机有限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视为公司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科技创新是企业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公司副董事长刘方舟如是说。
5月5日上午, 记者 在中德重机的生产车间看到,几位工人正蹲在地上,手持焊枪对巨型卷筒进行焊接。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焊枪发出耀眼的火花。焊接完成后,产品还要经过无损探伤、退火消应力、机加工、冲砂、底漆、涂装、装配等步骤,并通过多次检验后,才算完成。其中退火消应力是企业普遍使用的焊后处理方法,它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直接决定了焊接的牢固程度,从而影响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去年底,公司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出一种便捷、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的焊后处理新技术,首次将超声振动和高能电脉冲复合技术同时引入到大型工程装备焊接构件的焊后处理中,对焊接焊缝薄弱区处理使其强韧化并改善残余应力状态,提高防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这种技术革命性地取代了传统的退火方式,能够帮助企业降低3%的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焊接构件的焊后处理效率。
刘方舟告诉 记者 :“目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对于这一项目的研发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过段日子他们将派数名研究生来公司,进行下一步的实地研发。”
在对传统产品改进工艺的同时,中德重机也在研发新品上不断发力,储备一些好的项目,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风浪流能集成供电关键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当前,海洋能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到关注,国内外利用海洋能发电的研究层出不穷。中德重机敏锐地从中捕捉到了商机,决定依托公司多年的重机生产经验,涉足海洋能发电行业。去年底,公司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研发波浪能、潮流能集成捕获的发电设备,通过优化设备关键服役件叶翼的成型机理,形成适应多尺度不同海况参数的系列制造方法与工艺,并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基地,实现本地化生产。在此基础上,面向渔业服务、海洋公共平台服役件、监测浮标等实际应用需求,开展模块化独立式、组合式的示范与应用工程,逐渐构建新的经济增长体系。刘方舟对于该项目的市场十分看好,他说:“目前从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市场来看,国内专门生产发电设备的厂商尚不多见,因此我们的项目具有先导性以及充足的市场竞争力。从国外市场来看,同类产品均处于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我们的产品能够适应不同的需求,具备替代进口设备的能力。” |